安徽垃圾围村河滩成垃圾滩 处理成难题

端午节前,记者走进阜阳市颍州区西湖镇五里村,村民沈俊彩兴奋地说起村里的变化:“村里专门配了一名保洁员、一辆垃圾车,垃圾处理做到定点收集、及时清运、集中处理,实现了日产、日运、日清。”

前段时间,五里村组织村民对村里村外的露天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将一些粪池和污水坑填平,并择点配置了多个美观适用的垃圾箱,在村边建造了垃圾焚烧炉,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清运和焚烧垃圾,将不适合焚烧的垃圾运到镇里统一处理。通过治理,五里村恢复了“路洁水清”的村貌。

“我们村是省里率先进行集中垃圾回收的试点村,这些垃圾桶是专门用来回收农药包装瓶袋的。”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芜湖市方村街道合心村村民王次根指着一只半人多高的绿色铁皮垃圾桶,显得颇为自豪。

位于芜湖市郊的合心村自然条件优越,水系大多与青弋江连通后注入长江。这样一个水网密布的鱼米之乡,几年前却曾一度饱受垃圾遍地的困扰,田头渠边到处都是村民扔掉农药包装袋,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带来很大隐患。王次根家有6亩地,他算了笔账:“一亩水稻一季大约要产生70个农药包装瓶袋,像我家一季就有400多个农药废弃物。”

去年5月,方村街道将合心村作为试点,在全省率先试点农药垃圾集中回收,借鉴城市的垃圾处理经验,采取“户集、村收、街转”的模式,将农药废弃物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王次根田头的这种农药垃圾回收桶,全村共设置了200只。试点以来,合心村已回收农药瓶袋30多万只。这些废弃物经转运站压缩后,被运往芜湖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据方村街道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内将把农药垃圾集中回收推广到辖区所有行政村,届时会有更多村民亲身感受到农药废弃物集中回收带来的改变,共享美好乡村建设的成果。

·小河滩变成了垃圾滩·

“现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生活用品都使用一次性的,用完就扔。方便袋、包装袋、瓶瓶罐罐什么的很难腐化,扔到哪里都是永久垃圾。”6月12日,固镇县新马桥镇胡洼村村民胡庆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胡庆旺家不远处有个垃圾堆,滋生出大量蚊蝇臭虫。胡洼村村民胡庆旺告诉记者,夏天天气再热,他家也不敢开门开窗户透风。村民们更为担心的是饮水安全,村里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都是打井取水,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到地下就会污染井水。有时候,村民从井里取水兑农药,随手将农药瓶或包装袋扔在井边,也直接污染了井水。

静静的小河曾是乡村一道美丽风景,而记者在皖北一个村看到,村边的小河滩竟成了“垃圾滩”。“垃圾没人管,扔到哪里都一样。”一位正在往河滩上倒垃圾的村民说。“能把垃圾扔到河滩上还算是稍微讲究点的,一些不讲究的村民,直接就把垃圾扔在房前屋后,村里的沟沟坎坎均变成了垃圾中转站,‘垃圾围村’已经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拦路虎’。”该村一位村干部无奈地对记者说。

随着农民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农村的垃圾排放量逐年增加,一些过去只在城市出现的如塑料袋、易拉罐、尿不湿等生活垃圾迅速在农村蔓延,农业生产也产生了如农药容器、化肥包装袋、废旧农膜等垃圾。这些“新型垃圾”降解困难,不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污染就会长久存在。而同时,在农村特别是偏远村庄,没有专门的环卫工人、垃圾处理设施短缺、处理手段单一、投入资金捉襟见肘,使农村垃圾处理陷入困境。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村被成堆的垃圾包围,已经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垃圾围村”现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农民环保意识不强。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发展了,环保意识却没有相应提高,传统的垃圾处理习惯一直沿袭下来。二是农村公共服务缺失。农民增收了,消费能力强了,垃圾增多了,农村的公共服务却没有同步跟上,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垃圾收集处理机制。

·健全机制治“垃圾围村”·

近年来,我省很多地方已意识到“垃圾围村”的危害,纷纷制定出台农村垃圾治理措施。但从目前实施情况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政府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晰、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投入相对落后等问题,依旧十分突出。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处调研员王斌认为,治理“垃圾围村”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要积极作为,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的管理监督,同时逐年增加对农村环境建设资金的投入,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筹集的多元投入格局,引入市场机制,建立“财政补一点、村集体经济挤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政策优惠省一点”的资金筹措机制。

“农村产生的垃圾不比城市少,而农村又不像城市有环卫工人、有人专门清运,农村垃圾日积月累,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聚焦“垃圾围村”,呼吁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机制。李欣蓉代表表示,农村也应像城市一样配置保洁员和必要的清扫设备,建立一套工作机制,建立从村到乡到县的垃圾转运机制,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并从制度上提供法规和政策保障。

关注农村环境卫生的环保专家建议,治理“垃圾围村”应从机制层面着手,如建立公共财政的支持机制等,来解决垃圾定点堆放、定期收取和处理、污水截流问题,对农村垃圾问题要像设疾病防控机构一样,从制度建设上自上而下来解决。农村也要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形成垃圾处理的长效机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