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主要针对腰部及下肢相关穴位,常用穴位包括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缓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变或外力作用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发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减轻神经压迫症状。常用穴位包括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补肾强腰;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通经活络;环跳位于臀部外侧,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可缓解坐骨神经痛;委中位于腘窝横纹中点,可舒筋活络;承山位于小腿后侧,腓肠肌肌腹下凹陷处,可缓解下肢麻木。针灸治疗通常结合电针、温针等手法,每周2-3次,连续治疗4-6周,效果显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变或外力作用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发腰腿疼痛、麻木等症状。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减轻神经压迫症状。常用穴位包括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补肾强腰;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可通经活络;环跳位于臀部外侧,股骨大转子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处,可缓解坐骨神经痛;委中位于腘窝横纹中点,可舒筋活络;承山位于小腿后侧,腓肠肌肌腹下凹陷处,可缓解下肢麻木。针灸治疗通常结合电针、温针等手法,每周2-3次,连续治疗4-6周,效果显著。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需注意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避免操作不当引发感染或加重病情。治疗期间应避免久坐、久站,适当进行腰部核心肌群锻炼,如平板支撑、桥式运动等,增强腰椎稳定性。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坚果等,促进骨骼健康。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表现,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