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管炎怎么治
急性胆管炎是胆管系统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治疗包括抗感染、胆道减压和手术治疗。核心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
1、抗感染治疗
急性胆管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抗生素是治疗的基础,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如头孢曲松、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和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抗生素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疗程通常为7-14天。
2、胆道减压
胆道梗阻是急性胆管炎的重要诱因,需及时解除。常见的减压方式包括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ERCP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或取出胆管结石,快速缓解梗阻;PTCD适用于无法进行ERCP的患者,通过穿刺引流胆汁,减轻胆管压力。
3、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作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急性胆管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常见术式包括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合并胆囊炎、胆总管探查取石术适用于胆管结石和胆管重建术适用于胆管狭窄或损伤。手术可彻底解决病因,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4、生活方式与饮食调整
急性胆管炎患者需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以减少胆汁分泌负担。建议多摄入高纤维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促进消化道健康。戒烟戒酒、规律作息也有助于疾病恢复。
5、预防复发
急性胆管炎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胆管功能及结石情况。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减少胆管负担。对于有胆结石病史的患者,需遵医嘱积极治疗,预防胆管炎复发。
急性胆管炎的治疗需尽早进行,以控制感染和解除梗阻为核心。通过抗生素、胆道减压和手术治疗,患者可有效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在疾病康复中起到重要作用,长期管理与预防复发同样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