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可以通过介入手术进行治疗,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适合符合条件的患者。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指的是心脏左右心室之间的“墙壁”上出现了一个“洞”,导致血液异常流动,可能引发心脏负担加重、呼吸困难等问题。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方法

室间隔缺损的形成与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有关,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或孕期感染有关。缺损的大小和位置不同,对心脏功能的影响也不同。较小的缺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较大的缺损可能导致心脏扩大、肺动脉高压等严重问题。介入手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通过导管技术将封堵器送到缺损部位,封堵“洞口”,恢复心脏正常血流。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方法

介入手术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医生会在患者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将一根细长的导管送入心脏,通过影像设备精确定位缺损位置。接着,将封堵器通过导管送到缺损处,释放后封堵器会像一把小伞一样撑开,堵住“洞口”。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全程清醒,术后恢复较快,一般住院2-3天即可出院。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方法

选择介入手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比如缺损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术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心脏功能。如果术后出现发热、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不适合介入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开胸手术或其他治疗方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