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分型主要包括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和其他原因。心源性栓塞多由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引起;大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密切相关;小动脉闭塞常与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有关;其他原因包括血管炎、血液病等。
心源性栓塞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约占20%-30%。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原因,心脏内形成的血栓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脑动脉,导致血管堵塞。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也可能引发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是另一主要病因,约占30%-40%。长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会导致动脉壁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斑块破裂后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小动脉闭塞多见于老年人,约占20%-25%。长期高血压、糖尿病等会导致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最终闭塞。其他原因包括血管炎、血液病、遗传性血管病变等,约占5%-10%。血管炎可能导致血管壁炎症和狭窄,血液病如血小板增多症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需要从控制危险因素入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高血脂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定期检查眼底和肾功能。吸烟者应尽早戒烟,减少血管损伤。心房颤动患者需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