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结核是怎么引起的

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骨骼系统引起的慢性疾病。这种细菌通常通过血液传播,从肺部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扩散到骨骼,导致骨骼和关节的破坏。骨结核多发生在脊柱、髋关节和膝关节等部位,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导致畸形或瘫痪。

骨结核是怎么引起的

结核分枝杆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细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细菌会进入空气中,被他人吸入肺部。如果免疫系统无法完全清除细菌,它们可能潜伏在体内,待免疫力下降时重新活跃。骨结核的发生通常与免疫力低下有关,比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糖尿病或艾滋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骨结核是怎么引起的

骨结核的症状可能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可能感到背部疼痛,尤其是夜间加重,伴有低热、盗汗和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髋关节结核则表现为髋部疼痛、跛行,严重时可能导致关节僵硬。膝关节结核则会引起膝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容易被误诊为普通关节炎或肌肉劳损,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骨结核是怎么引起的

预防骨结核的关键在于增强免疫力和避免接触结核患者。保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关节肿胀或全身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结核菌素试验、X光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骨骼和关节的严重破坏。治疗骨结核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