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慢性疾病。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父母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长期精神紧张等也会增加患病风险。生理因素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血压自然升高。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也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率。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常见原因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血管疾病等。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动脉狭窄等会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引起血压升高。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也会导致血压异常。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等同样会引起血压升高。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等。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可通过促进钠和水的排泄降低血压;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输出量;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可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非药物治疗则包括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饮食方面建议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如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运动方面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高血压患者需要注意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避免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对于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还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通过综合管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