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查处黑心棉作坊 原料不含有棉花成分
查获的黑心棉
5月23日讯,5月21日下午,沛县公安局鹿楼派出所民警经过周密部署,查处一黑心棉制售作坊,没收黑心棉两吨、设备10台和成品被褥1500多条,抓获犯罪嫌疑人一名,涉案价值10万余元。
养殖场内加工黑心棉
近日,沛县警方接群众举报称,有人在该县鹿楼镇朱桥村一养殖场内收购烂棉花制作黑心棉。随后,民警赶到现场看到,一扇紧闭的大铁门上用红漆写着养殖场几个大字。民警打开大门,一股刺鼻的恶臭迎面扑来,场地上到处堆放着破烂的废旧棉被。该生产车间和成品仓库分别有数十平方米,几名工人正在紧张地生产加工。随行的专家说,这些原料都不含有棉花成分,全是工业化纤或者其他衣物的边角料,未经严格消毒,很可能成为细菌的温床。
经查,这间小作坊没有营业执照,现场发现的破旧棉被也提供不出任何来源证明。
“黑心棉”原料多是下脚料
记者在该窝点看到,露天堆放着一大堆白色的棉状物,走近一看,是一些化纤棉。而进入厂房,有一个三角钢架搭建的简陋的棚房,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屋子一侧放着两台机械,一台织被机,一台弹花机,另还有两台缝纫机,其中一台还是电脑程控的。厂房靠里面一侧,堆积着如山的黑棉,这是该作坊的制作原材料。地上除了这些垃圾棉,还有一些烂棉胎,看上去非常脏。记者摸了各类原料后,很快感觉手腕皮肤瘙痒。现场的一名工人说,这些化纤棉跟种植的棉花不是同一类,虽然也可以做被子,但这个作坊里的化纤棉,大部分是回收来的,不干净。
制好的成品
工人:知情人从来不会用
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家加工厂是典型的“黑心棉”生产窝点,其基本生产程序是:首先将牛仔布下角料切割粉碎,然后浸泡在掺有高浓度次氯酸钾溶液的漂白池里,经过搅拌和退色程序后,牛仔布就变身成白色布条,然后再将布条捞出集中晾晒,最后将脏乱不堪的白布条放入机器,经过机器滚动轴的碾压膨化,就变成了外表雪白的棉卷。
几名家住附近的工人说,他们都知道这里加工的是黑心棉,对人体有害。一位女工说,因为知道有害,所以知情人都不会用这种棉被。
老板:销往苏鲁豫皖等地
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小作坊的主人朱某称这些烂棉被是朋友暂时寄存的,并称自己的产品不是“黑心棉”,只是质量差点而已。
执法人员询问其“黑心棉”被子的销路时,朱某开始称这些被子是用来给蔬菜大棚保温的,后来又说是给工地民工用的。在执法人员的追问下,朱某终于交代,他自2010年就开始制售黑心棉。先低价购入废旧纤维布料,经粉碎、漂白、晾晒、拉丝等多道工序后,加工成黑心棉锭,并冒充优质棉花外销。
据朱某交代,他购买加工棉被的旧设备后,在自家的养殖场院内设立地下黑加工厂,以极低的价格购进医用垃圾、工业废料等生产原料加工成“黑心棉”,并在附近秘密进行销售,主要销往苏、鲁、豫、皖等地,每年销售额达数十万元。
5月21日下午,沛县警方查获生产“黑心棉”的设备10台,“黑心棉”原料2吨,成品1500多条。目前,犯罪嫌疑人朱某已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