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酸酯类中毒时,M样作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有机磷酸酯类物质抑制了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蓄积,过度刺激M受体。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会被胆碱酯酶迅速分解,以维持神经信号的平衡。但当胆碱酯酶被抑制时,乙酰胆碱无法被及时清除,就会持续作用于M受体,引发一系列症状。
M受体主要分布在平滑肌、腺体和心脏等部位,负责调节这些器官的功能。当乙酰胆碱过度刺激M受体时,会导致平滑肌收缩增强、腺体分泌增多以及心率减慢等表现。这些症状被称为M样作用,具体包括瞳孔缩小、流涎、出汗、腹痛、腹泻、支气管痉挛等。这些反应是身体对乙酰胆碱过度刺激的直接结果,也是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典型表现。
有机磷酸酯类物质常见于农药、杀虫剂等化学产品中,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误食进入人体。一旦发生中毒,症状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甚至危及生命。除了M样作用,中毒者还可能出现N样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肌肉震颤、抽搐、意识障碍等。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中毒剂量和个体的耐受性。
如果怀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应立即远离污染源,脱去受污染的衣物,并用肥皂水彻底清洗皮肤。同时,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阿托品等药物对抗M样作用,并使用解磷定等药物恢复胆碱酯酶活性。日常生活中,使用农药或杀虫剂时应佩戴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气体,使用后及时洗手并更换衣物。储存这类化学品时,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并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防止意外泄漏或误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