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耐多药结核病威胁 平衡饮食规律生活是关键

漫画任梦真

说起结核病,很多人都觉得没有什么可怕的。在潜意识里,觉得结核病离自己很远。

殊不知,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今由于结核病耐药性的出现,“正在悄悄把我们带回恐怖年代。”在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来临之际,我们专门采访了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副所长贺晓新。

人类曾对结核病束手无策

贺晓新介绍,在人类的繁衍过程中,其实结核病的阴影始终徘徊不去。早在马王堆汉墓的女尸中,人们就发现了结核病的痕迹。

在我国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对结核病也多有提及,称之为“痨病”,患者往往是脸色苍白、日渐消瘦,而且往往是“十痨九死”。因为没有好的治疗方法,人们想出各种今日看来甚至是匪夷所思的方法来对付结核病。鲁迅作品《药》写的“人血馒头”就是其中之一,用蘸了被斩首的人的鲜血的馒头治疗痨病,这可不是文学想象,而是来源于现实。

在过去,其实不只在中国,全世界对结核病都无计可施。在欧洲,因为没有什么药物可以治疗结核病,人们只能把结核病患者集中在一起,尝试所谓“阳光疗法”,其实就是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如今在德国还保留有当初隔离结核病患者的疗养院。

链霉素结束“十痨九死”历史

直到20世纪40年代,人们发现链霉素对结核病有特效,才结束了人类对结核病束手无策的历史。

20世纪50年代,建立了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提出了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之后,人类对结核病的治愈率逐渐提高,治愈率达到92%,可以说是“十痨九愈”。

耐药可使人类回到恐怖年代

贺晓新指出,由于结核菌的生物学特性,单用一种药治疗结核病特别容易产生耐药性造成治疗失败。因此结核病治疗原则之一就是联合,也就是合理使用数种有效抗结核药物,最大程度避免耐药性产生,治愈结核病。

然而,因为人们不遵循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的结核病治疗原则,例如由于不同药物的后效应持续时间不尽相同,患者间断用药,结果造成了实际上的单用药,从而产生耐药。而耐药的问题日趋严重,出现了耐多药结核病。如今甚至还发现了严重的广泛耐药病例,这对目前的医学界来说几乎是不治之症。

据悉,在我国,每年新发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有12万,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有近一万。

到如今,有人喜欢用卷土重来来形容结核病如今的发病情况。心怀焦虑的贺晓新是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如今结核病的威胁的:“结核病的耐药性正在悄悄把我们带回恐怖年代。”他指出,如果不能改变这一情况,人类可能重回“十痨九死”的年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早诊早治是关键

那么,面对不容乐观的结核病防治形势,我们该怎么办?

有些人认为,我都打过卡介苗了,没什么可怕的。贺晓新指出,这种看法很危险。即使接种过疫苗,仍可能被感染,因为疫苗的保护效果并不理想。但接种卡介苗还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对婴幼儿来说,接种卡介苗可以避免发生严重的结核病。而要控制结核病的传染流行,关键是要控制传染源,要早发现、彻底治愈结核病。

贺晓新提醒,大家要认识肺结核的主要可疑症状,如果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肺结核患者在病变进展、范围广泛、炎症反应强烈时常有全身症状,主要有全身不适、疲乏、食欲减退、低烧、盗汗、妇女月经不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少数急性发展的肺结核可出现高烧等急性发病症状。

如今在北京,为鼓励结核病患者就诊、积极治疗,目前在结核病防治所或指定的定点医院实行初诊免费检查、免费抗结核治疗、随诊免费检查,具体的医疗机构名单信息可拨打12320北京市结核病咨询热线。北京市各区县结防所均可以享受免费检查和治疗。

此外,贺晓新还表示,防治肺结核,还要重视对艾滋病的预防。贺所长指出,人如果感染了结核菌,一生中有十分之一的发病机会。而一旦又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则结核病的发病机会会剧增30倍。在非洲,正是因为这一原因,结核病的发病情况十分严重,也曾经造成了全世界结核病发病的上升。

对话

问:您个人平时在健康防病上有哪些注意的?

贺晓新:首先,培养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健康非常重要。良好心态能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困难,还能用适当方式释放压力。患得患失、怨天尤人、郁郁寡欢会慢慢腐蚀你的健康。良好的心态固然与性格有关,但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修炼建立起来。

其次,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规律锻炼,平衡饮食,规律生活。其中限制能量摄入非常关键,不平衡的饮食,过多的能量摄入,是造成肥胖、心脑血管病等多种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第三,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对工作以及居住的环境进行通风换气。

总的来说,我的健康秘诀是“管住嘴,迈开腿,轻轻松松过好每一天”。

专家寄语

“人生的价值在于勇于承担责任。无论你是否有身体疾患,都要珍惜健康,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人。”

专家简介

贺晓新,男,医学博士,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负责首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与管理。发表科研论文10篇,发表译文30余篇,参与编著三部,翻译著作一部。参加国家级课题2项,主持北京市科委课题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主持编写《北京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北京市学校结核病控制工作规范》、《北京市学校肺结核疫情处置预案》等工作规范11部。曾任中国防痨协会副秘书长,时任中国防痨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记者杨凤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