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通常由胃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或消化不良引起,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时需就医。
上吐下泻的常见原因是胃肠道感染,如病毒性胃肠炎或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胃肠炎多由诺如病毒或轮状病毒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则可能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导致。消化不良、食物过敏或乳糖不耐受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在环境因素中,不洁饮食、水源污染或接触感染者是主要诱因。生理因素如免疫力低下或肠道菌群失衡也会增加患病风险。外伤或手术后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也可能导致上吐下泻。
针对上吐下泻的治疗,轻度症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香蕉或煮熟的蔬菜,避免油腻、辛辣或高纤维食物。药物治疗方面,可服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必要时使用止泻药如洛哌丁胺。若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随高热、血便、严重腹痛,需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开具抗生素或进行静脉补液。
预防上吐下泻的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或饮用未经处理的水源。勤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和如厕后。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或儿童,可考虑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若症状反复出现,建议进行胃肠镜检查,排除慢性疾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