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乙肝后,部分人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但也有人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恶心、黄疸等症状。乙肝病毒侵入肝脏后,可能会引发急性或慢性肝炎,具体表现因人而异。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体液传播,感染后病毒会在肝脏内复制,导致肝细胞受损。急性乙肝感染时,身体免疫系统会试图清除病毒,可能引发发热、肌肉酸痛、腹部不适等症状。慢性乙肝则可能长期潜伏,症状较轻或无明显表现,但病毒持续复制会对肝脏造成慢性损害,增加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乙肝的症状可以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症状通常出现在感染后1-4个月,可能包括疲劳、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关节痛、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等。慢性乙肝患者可能长期无症状,或仅有轻微乏力、消化不良等表现,但肝脏功能可能逐渐受损,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乙肝,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尤其是出现黄疸、持续乏力或腹部不适时。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手段。对于已感染者,定期监测肝功能、遵医嘱治疗非常重要,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均衡饮食,有助于保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