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身体对胰岛素的利用能力下降,导致血糖水平长期升高的一种慢性疾病。它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前者多与遗传和自身免疫有关,后者则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胰岛素是人体内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就像一把钥匙,帮助血糖进入细胞提供能量。当这把“钥匙”出了问题,血糖就会在血液中堆积,时间久了,就会对血管、神经等造成损害。1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是因为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了胰岛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则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肥胖、缺乏运动的人群,他们的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变差,血糖难以被有效利用。
高血糖的初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长期不控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比如,血糖过高会损伤血管,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影响眼睛、肾脏和神经系统,导致视力下降、肾功能衰竭或手脚麻木等问题。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依赖胰岛素注射来控制血糖;而2型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等方式改善病情,必要时也需要药物辅助。
预防和管理糖尿病的关键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上,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和全谷物;运动方面,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定期监测血糖也很重要,尤其是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史、肥胖或年龄超过40岁的人。如果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