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后起包疼可能是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或毛囊炎等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耳后起包并伴随疼痛,常见原因包括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和毛囊炎。淋巴结肿大通常由感染引起,如感冒、咽喉炎或耳部感染,导致耳后淋巴结反应性增大并伴有压痛。皮脂腺囊肿则是由于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无法正常排出,形成囊性包块,若继发感染会出现红肿疼痛。毛囊炎则是毛囊感染细菌或真菌后引发的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的小包块。
针对不同病因,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淋巴结肿大通常需要治疗原发感染,如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类,病毒感染则需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烧药或抗病毒药物。皮脂腺囊肿若无感染可观察,若感染需切开引流并配合抗生素治疗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毛囊炎可使用抗菌药膏如夫西地酸乳膏、克林霉素凝胶局部涂抹,严重时可口服抗生素。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耳后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用手挤压包块,防止感染加重。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增强免疫力。若包块持续增大、疼痛加剧或伴随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