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时就有“拼死吃河鲀”的说法,因为河鲀(俗称河豚)含有毒性剧烈的河鲀毒素,一直都被视为一种危险的美味。虽然早在1990年我国便从法规层面禁绝河鲀食用,但26年来,河鲀从未真正禁绝。
民间“拼死吃”的欲望,让每年三四万吨河鲀流入市场,今年4月,农业部、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药监总局等三部委就拟联合发文的《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河鲀生产经营的通知》委托相关单位召开听证会,河鲀的安全性食用或将在我国解禁。
河鲀被禁已有26年
虽然中国自古就有“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佳话,但由于河鲀体内存在剧烈的神经毒素,过去26年来,河鲀始终被排除在合法的食材之外。1990年原卫生部发布《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河鲀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
2015年,新《食品安全法》出台,其中明文规定,食品应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2015年10月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流通环节是否允许销售河鲀鱼有关问题的复函》,函中称河鲀鱼含有河鲀毒素,尽管不同品种河鲀毒素差异明显,但其食用安全风险均较大。河鲀鱼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禁止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河鲀不合法”也许即将成为历史,今年4月,农业部、国家卫计委和国家食药监总局三部委就拟联合发文的《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河鲀生产经营的通知》委托相关单位召开了听证会。此时距离1990年的“河鲀禁令”已过去了26年。
但26年来,河鲀从未被完全禁绝,“拼死吃河鲀”的欲望,不仅催生了各种“打擦边球”的地下河鲀市场,也让河鲀的养殖和食用逐渐向更为安全的方式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相关法规的变化。
国内尚无河豚毒素解毒剂
河豚毒素中毒的发病一般很急,症状严重,一般进食后半个小时至4个小时内就会发病。主要中毒症状表现为:初期面部潮红、头痛,先出现消化道症状,如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感觉神经麻痹,如嘴唇、舌尖、手指麻木、刺痛、语言不清、声音嘶哑,然后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如手、臂、腿等处肌肉无力、身体摇摆、运动艰难,眼睑下垂、共济失调,甚至因全身麻木而瘫痪。严重者可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及传导阻滞、昏迷,以至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有些市民不了解河豚鱼,万一误买误食怎么办?公告称,对付河豚毒素国内外尚无特效的解毒剂,但河豚毒素体内解毒和排泄甚快,因此一旦发现中毒,应尽快去医院,用催吐、洗胃去除毒素,解毒一般采用综合对症治疗措施。如果中毒后无法立刻赶到医院,可用肥皂水灌胃,进行催吐洗胃,并导尿。民间一些偏方验方只能解除轻微的河豚毒素,请勿轻易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