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蒙牛创业元老悉数退场后,他们以退为进的战术逐渐闪现在乳业上游。
昨日,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01432.HK;下称“中国圣牧”;原名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自2009年10月成立至今,蒙牛原首席财务官姚同山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打造出了另一家上市公司。
根据招股书,中国圣牧此次向全球发行4.448亿股,发行价每股2.39港元,募集资金10.63亿港元,所募资金将用于有机牧场建设、扩充液态奶生产设施和拓展销售渠道等。中国圣牧昨日挂牌,较招股价高开了2.5%,开报2.45港元,收市较招股价低了0.4%,报2.38港元。
争议“有机”奶
一般情况下,在乳业里一些巨头企业都在单一品类上打“有机”牌,比如蒙牛的特仑苏和伊利的金典,往往都是企业提升品牌价值的战术行为。初出茅庐的中国圣牧则显得更加高调,自称是“全球有机奶第一股”,并要“成为全球领先的有机乳品公司”。
该公司在招股书中介绍,截至2013年年底,以牧群规模计,中国圣牧为中国最大的有机奶牛养殖公司,共有30621头有机奶牛,2013年的市场份额约为58%。数据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圣牧销售有机原料奶的总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96亿元,2013年同期的收入仅为0.8亿元。与此同时,公司有机原料奶的平均吨售价也由4850元增至5610元。
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向记者分析称,如果做到有机,意味着苜蓿草等饲料整个过程都不使用化肥、农药,不仅如此,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等全产业链都要符合有机标准。在目前国内的气候环境下,饲料种植环节想做到纯天然很难,且奶牛不可能不生病,生病就不可避免地用抗生素。“如果几十头可以做到,数万头的规模能否全部实现就画个问号了。”他如是称。
而正在中国圣牧大本营巴彦淖尔出差的东方艾格乳业首席分析师陈渝昨日告诉本报记者,在乳业中提“有机”,本身就是迎合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概念创新,但是能否实现百分百有机,还是需要在打造有机奶源上下功夫。“目前‘有机奶’还存在一个重要标准,即不准使用人工授精,目前这在行业内还存在很大争议。”
背靠蒙牛
从蒙牛元老套现后纷纷告退,到现代牧业频繁引入战略投资者,再到正在跃跃欲试的赛科星,“蒙牛系”的资本运作手法自成一派。作为后起追随者,中国圣牧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在蒙牛任职八年的姚同山,创立中国圣牧前曾担任蒙牛集团的财务总监。“我们大部分创办人与姚同山一样,通过与蒙牛集团有关的任职、投资或业务交易彼此认识。”中国圣牧在招股书中如是介绍其与老大哥的关系。
中国圣牧方面并没有隐晦,而是直接公开公司与蒙牛的瓜葛。
目前,蒙牛是中国圣牧的最大客户。据介绍,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公司对蒙牛的销售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4亿元、6.6亿元和6.7亿元,分别占中国圣牧总销售收入的87.4%、94.6%和58.3%。之所以2013年对蒙牛的原奶销售占比下降,中国圣牧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公司有机液态奶产品的销售大幅增加及当年引入另一家行业客户而扩大我们的销售收入来源所致。”
中国圣牧在早期的发展中也得到了老大哥蒙牛的“呵护”,包括2010年3月双方订立的一份框架合作协议,据此蒙牛向中国圣牧在呼和浩特和巴彦淖尔的牧场租赁奶牛养殖设施及设备等;此外,蒙牛还为中国圣牧的相关银行贷款及融资提供担保。
昨日,在中国圣牧挂牌上市仪式上,当有媒体问到与蒙牛的关系以及是否会降低蒙牛对其销售收入的贡献时,姚同山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称“会共同做大市场,只有竞争才有发展”。
“吸引战略投资者,然后通过资本运作包装上市。”王丁棉向本报记者称,手法与蒙牛当年如出一辙,而至于是否跟蒙牛创业者一样最终套现,还有待观察。
陈渝则对此分析称,姚同山等原蒙牛出身的人,因为具有多年的乳业经营经验,一旦离开蒙牛,不一定能找到其他更好的创业领域。“即便是蒙牛出来的,也不等于就一定会有那么紧密的联系,好的原奶卖谁都是卖,并非因为有关系,就便宜卖给你。”他称,毕竟中国圣牧不是蒙牛控股的。
根据招股书,中国圣牧此次全球发售后的股权关系如下:由姚同山等21人组建的一致行动人WorldShining持股56.56%,蒙牛乳业持股4.25%,霸菱持股6.22%,红杉资本持股5.59%,中银国际持股2.2%,其他机构和公众股东持有剩余的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