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不良生活方式可致骨质疏松

在日前,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的“骨舞人生——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援助项目咨询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吴文教授和深圳市人民医院骨科及脊柱外科主任镇万新教授都表示,“骨质疏松是一种既可预防,也可治疗的疾病”。现在的治疗手段简单、有效且方便,只要大家重视,全民动起来,该病的发病率就会很快下降。

不良生活方式容易引发骨质疏松症

目前,全球约有2亿女性有骨质疏松症,60-70岁的人1/3有骨质疏松症,80岁以上的人差不多2/3都有。此外,由于吸烟酗酒、性腺功能减退、使用皮质激素等原因,男性骨质疏松病人也日渐庞大起来。据吴文教授介绍,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的质量减少,骨骼变脆,因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人群和年龄,一般说来,消瘦的人、长期吸烟、过度饮酒、嗜好碳酸饮料、不爱运动、饮食中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极易患有骨质疏松的风险。骨松尤其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质地脆弱,有时即使受到轻微外力也会发生骨折。”吴文教授说,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的最严重后果。发生髋部骨折后的1年内,死于各种合并症者达20%,而存活人群中约有50%会致残、生活无法自理,生活质量显著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虽然脊椎骨折在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中更为常见,约占所有骨折的45%,但是还远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骨质疏松静悄悄来袭

人们普遍认为,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过程当中必然的,正常的一种蜕变老化现象。对此,两位专家表示,“当然我们不否认它是老化现象,但是这种老化跟普通皮肤老化,出现皱纹、脱发那种,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的危害可以说跟心血管疾病一样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它的特点是一旦出现病发症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瘫痪、脑梗塞、心肌梗塞,所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但是骨质疏松是个慢性病,它的症状也很隐秘,在没有发生急性骨折之前,它即使在发生慢性、硬地性骨折身体慢慢变驼背了,老百姓通常还不知道患了骨质疏松,对这个病的预防意识也不强,并不知道骨质疏松症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由于该疾病没有示警信号,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因此通常该病的首发征象就是骨折。大约50%的脊椎骨折患者没有得到过诊断、治疗,有的患者甚至是在多次骨折后才被查出。骨折可能只要轻度外伤或日常活动后即可发生。这种骨折一旦发生过一次后,再次发生的风险将明显增加。骨折后如不寻求积极治疗,再发骨折风险将显著增加,这不仅使患者的身心饱受疾病折磨,亦加重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及社会医疗资源的整体负担。

关于骨质疏松的前兆,镇万新教授说,“如果平时早上起来伸伸手脚就会发生抽筋,有时候关窗这个手一拉东西就感觉有一点不对劲,或者拖一下地这个腰突然间又痛起来,”这时就应多留个心眼,特别注意有可能已经患上骨质疏松了。

母亲患病,女儿发病几率高

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四个大的方面:一个方面是遗传因素,特别是跟母亲的遗传关切度更高,如果母亲有骨质疏松这个病史的话,小孩发生骨质疏松的几率很大,所以说更加关注母亲的遗传方面。吴文教授介绍说,“国外报道由于母亲骨密度遗传因素致病比例大概占60%左右,所以母亲家族史对这个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方面是年龄,提到骨质疏松,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老年人群。的确,年轻人得这种病的机会相对少,除非是有其它疾病或者由其它的药物所引起的,一般来说不到40岁的女性和不足50岁的男性患这种疾病的概率都比较少,所以骨质疏松跟年龄是相关的。

第三点,与性别有关。女性更容易得。吴文教授说,“女同志半边天,但是这个疾病女同志就占了大半边天不是半边天了,占的份额比较高,特别是绝经后,绝经后雌激素对骨头的保护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雌激素水平一下降骨量的丢失就会加快,所以说绝经以后5年—10年内非常关键,这个绝经后的生活幸福不幸福那就靠绝经这10年你保护得怎么样。”所以这个疾病是跟性别有关系的。

最后还有就是和一些疾病有关系。很多疾病和药物都会引起骨质疏松。镇万新教授说,“一些像甲状腺、脑垂体这些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的疾病,包括我们现在一些安眠的药物,抗癫痫的药物这些都会影响。”

如何尽早预防骨质疏松

◆链接

◎预防骨质疏松,必须从小抓起

吴文教授强调,“骨质疏松从全民角度或者是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说应是预防为主。不从受精卵开始,也要从婴幼儿就要开始才对。”根据中国营养学对国人饮食结构的调查,一天钙的含量是400毫克,对于一个健康的成人来说要求最基本的是800—1200毫克,平均要1000毫克。这里面一个差值靠什么来补充?靠含钙比较高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虾皮、海鲜类食物等。

◎冬天更要让骨头“硬”起来

天气变冷,预防骨质疏松的工作更要加码。这是因为,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维生素D原转换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另外,适当的活动有利于成骨细胞活动,减缓骨质疏松的出现。而冬天气温降低,很多人怕冷,宁愿窝在家里也不肯出门晒晒太阳、活动筋骨,导致皮肤维生素D原转换成维生素D减少,使钙的吸收减少,破骨活动活跃,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对此,吴文教授建议,千万不要因为怕冷而窝在家中,冬日里,适时的运动、晒太阳都可减缓骨量的丢失,还可促进钙吸收以及骨细胞的活性。建议活动时间以上午9-10时、下午2-5时为佳,因为这时的紫外线A光束可促进皮肤维生素D原转换成维生素D,有利于钙吸收,而且气温也不会太低。但运动时需注意防跌,适时增加衣物,以免引起骨折或加重疼痛。

◎未亡羊先补牢,扫清身体隐患

镇万新教授指出,“应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增加骨强度,预防再次骨折是治疗的首要目标。”据专家介绍,系统的抗骨松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钙和维生素D的基础补充,以及更积极的抗骨松药物的使用。但是对于已经骨折的患者,仅靠钙和维生素D是不够的。目前在中国获批上市的抗骨松药物主要包括抗骨吸收药物和促骨形成药物,即“节流”和“开源”两种。抗骨吸收治疗如同“节流”,阻止骨量进一步流失;而促进新骨形成治疗如同“开源”,也就是帮助患者“长新骨”。

骨密度仪就是现在诊断骨质疏松的一个检测仪器,只要用这个骨密度仪测量,就可以知道骨密度状况。测量结果分为四类:一类是正常,一类是骨量减少,一类是骨质疏松,一类是严重的骨质疏松。根据不同人群的分类,来进行临床上的医疗干预。此外,据悉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将预计于推出“骨舞人生——严重骨质疏松患者援助项目”,面向患有骨质疏松症并伴随骨折高发风险的绝经后妇女提供援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