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抑郁别排斥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与药物并用

应激性抑郁不必排斥药物治疗

专家表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并用,可以起到1+1>2的效果


漫画:张亮

对于因生活事件引起的抑郁,药物治疗能起作用吗?深圳市康宁医院情感障碍科主任杨海晨发现,前来问诊的患者中,很多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否定的,认为药物治疗起不到什么大作用。对此,杨海晨明确指出:“这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认识误区。事实上,治疗因生活事件引起的抑郁症(应激性抑郁症)时,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要双管齐下,可以收到1+1>2的良好效果。”

接受药物治疗病情好转快

一个30岁左右的女患者,之前恋爱过,但没成功。四五个月之前,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个男人,两人在网络上谈得很好,觉得彼此很合得来。经过3个月的网上交往,两人决定走进现实。然而见面后,双方都觉得不满意,因此无论在网上还是网下都不再来往。

短暂的网络恋情以失败告终,这位女子陷入了抑郁,情绪十分低落,时不时哭泣,晚上也睡不好,白天则不想去上班,并对未来感到悲观,甚至跟女同事说过厌世之语。女同事劝她看心理医生,她不愿意,经竭力劝说后,才在女同事的陪伴下来到医院。

对于杨海晨医生给出的抑郁症的诊断,这位女患者并不排斥,而且愿意接受心理治疗,但她不愿意服药。杨海晨认为,这位患者出现了中度偏重的抑郁状态,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同时,最好服用抗抑郁剂治疗,否则她的抑郁可能会加重,比较危险。因此,杨海晨努力劝说她接受药物治疗。她的女同事也配合劝说。最后这位女患者勉强答应服用抗抑郁药物。

果然,在接受心理治疗和服药治疗之后,这位女患者的病情有了较快的好转。治疗了一个月左右,她的情绪等各方面都恢复到平时的状态。

这位患者休了半个月的假,后来因工作原因,也没有再继续做心理治疗。不过,她已经不再觉得失恋是个非常严重的事,未来还有很多机会去寻找幸福。

排斥药物治疗会拖延病情

杨海晨认为,因恋爱失败导致陷入抑郁,这位女患者应属于应激性抑郁症

从不同的角度,抑郁症可以有很多分类。如果从患病前是否发生明显生活事件的角度,可分为应激抑郁、非应激性抑郁。杨海晨说,所谓应激性抑郁,是指患者经历了明显的负性生活事件(如重要考试失败、恋爱受挫、配偶有外遇、失业、做生意失败等)后出现的抑郁症。

杨海晨发现,不少因生活事件引起抑郁症的患者,并不排斥心理治疗,但对药物治疗比较排斥。“这类患者往往希望只用心理治疗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觉得药物治疗对心理问题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抑郁症是因生活事件引起的,而药物并不能帮助自己解决(生活事件)问题。”

杨海晨告诉记者,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心理医生常用的治疗手段。从临床上看,对于应激性抑郁症,适当的抗抑郁剂治疗不仅起效快、而且往往很有效。如果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双管齐下,治疗效果则会1+1>2。

一般经医生劝说后,大多数患者都会像那位女患者那样改变态度,接受药物治疗,并体会到药物治疗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但杨海晨发现,也有少数患者坚持不服药,但这样的“结局”往往不太好,病情会拖很长时间。“药物治疗一个多月的时间,抑郁症状就能得到大部分的缓解。如果寄望于情绪的自行缓解,就需要较长的时间,使病情可能拖延四五个月甚至更久,对生活、工作和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病情加重,出现消极等意外。”

抗抑郁剂可改善

和治疗抑郁症

抗抑郁剂如何对应激性抑郁症患者有效?杨海晨解释说,人受到生活事件的心理应激后,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细胞间的“五羟色胺”下降。这是一种与情绪关系非常密切的物质,它的下降会使人出现抑郁。抗抑郁剂治疗的有效性在于,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抑郁,适当的抗抑郁药物治疗都能使神经细胞间的五羟色胺浓度提升,人的抑郁情绪自然就会减轻。

杨海晨指出,抗抑郁剂虽然不能帮助这类患者直接解决具体的生活事件,但它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在情绪低落的抑郁状态下,人面对困难时,态度倾向于消极。情绪改善后,患者能积极地应对、克服困难,帮助自己走出阴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