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假如血液中血小板计数<100×10^9/L时称为血小板减少,那么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哪些?下面专家给大家详细讲解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经过总结有以下四大因素:
原因一:无效性血小板生成
这种疾病是常见的一些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一些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加,因此为无效血小板生产。与巨幼贫血小板治疗,可以恢复正常。
原因二:血小板生成素缺乏
本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原因三: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性疾病。这种疾病是比较常见的,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增加或正常的定期间隔交替,通常20~30天。本病多见于女性,其发作常与月经一致,月经期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加。巨核细胞一般不减少,皮肤粘膜出血,没有具体的治疗。
原因四:脾脏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正常情况下,体内会有1/3血小板停滞在脾脏,当发生脾门静脉高压症、高雪氏病、结节病、淋巴瘤、folty综合征,血小板计数可减少,但在体内血小板总量不减少。注射肾上腺素后,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显着升高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哪些?通过以上专家的讲解,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关键要看治疗方法是否得当,通过正确的治疗方法能更早的治好,特别提醒广大患者,一定要在治疗的同时加强饮食方法的调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