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肌炎是一组病因不清,主要临床表现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血清酶增高为特征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或遗传因素有关。 多为亚急性起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年以上多见,女性略多。部分病者病前有恶性肿瘤,约20%病者合并红斑狼疮、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其他自身性疾病。
中医证属痹痿,早期为痹,后期为痿。纵观多发性肌炎的整个疾病过程:早期起病隐匿慢性,以四肢近端肌肉酸痛、压痛,以痛而无力为特征,病位在肢端肌肉,病因多为寒湿或湿热;随着病情渐进发展,肌肉酸痛、压痛渐渐消失,肢体肌肉萎缩及软弱无力逐渐加重,如握物、行走不能,翻身起床无力,生活不能自理等,故后期以痿为主。如一开始既有肌肉酸痛压痛等痹证表现,又有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等痿证表现,并同时兼有,可合称为痹痿证更宜。本例患者以全身肌肉无力的痿证表现为主。
脏腑辨证以脾为主,病因辨证以湿为主,《素问·痿论》:“脾主身之肌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实四肢”,即人体的四肢,需要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等营养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脾气失于健运,则四肢的营养不足,可见倦怠无力,甚至痿废不用;若四肢肌肉被邪侵袭(或寒湿或湿热),必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脾虚何由? 或先天禀赋不足致肾阳虚,命火衰,火不生土,致脾阳虚;或劳倦内伤致脾气虚;或后天饮食不节,涉水淋雨、过食肥甘厚腻等致湿热壅脾;终致脾的生理功能失调易患本病。治疗本病的法则或补火生土,或补脾益气,或温脾化湿,或清热利湿运脾,或数法灵活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