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患双相,哪些子女可能步后尘?

上海新科脑康医院

相比于对照,双相障碍家族史本身即与一系列精神病理学问题有关;同样是双相障碍患者的子女,罹患双相谱系障碍(BSD)的风险可能相差24倍之多;若双相障碍患者的子女出现情绪不稳及焦虑/抑郁症状,即应被视为“超高危人群”,尤其是当父母的心境障碍发病较早时。

双相障碍具有很高的遗传性,患者的子女均可被视为双相高危人群。在此背景下,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基于匹兹堡双相后代研究(BIOS)的数据,探讨了存在双相家族风险的“高危”青少年新发双相谱系障碍(BSD)的症状学预测因素。该研究于2月19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精神病学杂志》。

该研究纳入了双相I型及II型患者的359名6-18岁子女及220名社区对照子女。基线时,前一组中已有8.4%罹患BSD,包括双相I型、双相II型、双相障碍NOS等;8年后,这一数字上升至14.7%(44/299),其中15人明确罹患双相I型或II型。通过使用因素分析,研究者逐渐缩窄了基线及随访期间所收集的因素范围,并探讨了相关因素对新发BSD的预测价值。其研究结果:

1、相比于对照子女,基线时高危及罹患BSD子女的焦虑/抑郁、注意力缺陷/脱抑制、外化问题、亚临床躁狂及情绪不稳水平显著更高,提示双相障碍家族史本身即可造成一系列精神病理学问题;

2、新发BSD的强预测因素包括

基线焦虑/抑郁水平,基线与近期(发病前的2年内)情绪不稳,近期亚临床躁狂症状(p

3、对于日后罹患BSD的子女而言,其情绪不稳和焦虑/抑郁水平在随访期内更高,而躁狂症状也在发病前“迎头赶上”;

4、路径分析提示,基线时的情绪不稳之所以可以预测新发BSD,发病前访视时存在的躁狂症状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5、父母情感障碍发病较早(如

6、对于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及躁狂(以及父母一方心境障碍发病较晚),也即相对“”的子女而言,其罹患BSD的风险为2%,而具备上述所有危险因素者的患病风险为49%。

研究者指出,上述发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一系列精神病理学症状与双相障碍家族史相关,但其中也有一些症状可以预测BSD的发病;如焦虑/抑郁和情绪不稳,一旦高危青少年出现上述症状,即应警惕在日后转化为BSD,尤其是当其父母的心境障碍发病较早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青少年情绪不稳这一现象的持续存在,以及躁狂症状的出现,显著升高了患者在此后数年内罹患BSD的可能。

从临床角度而言,上述特异性相对较高的症状可能有助于识别,哪些青少年可能会从早期药物/社会心理干预中获益大;从研究角度而言,“超高风险者”的定义或有助于找到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并为早期干预手段的评价提供便利。此类研究有望终通向“双相障碍前驱期”的定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癫痫、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心理障碍、躁狂症、焦虑症、人格分裂等重症精神心理疾病。

擅长:抑郁症、心理障碍、焦虑症、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恐惧症等精神心理疾病诊疗。

擅长:精神分裂症、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失眠、强迫症、恐惧症、心理障碍、人格分裂等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