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如何治疗好得快
脑瘫是影响儿童的严重疾病,近年发病率逐年升高,患上脑瘫的孩子的人数也在不断扩大。那么你知道脑瘫如何治疗好得快吗?接下来,小编跟你分享脑瘫的治疗做法。
脑瘫的治疗做法: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偏瘫主要选穴
气海、关元、百会、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委中、阳陵泉等。
操作
补脾经300次,补肾经300次,揉中脘100次,摩腹5分钟,按揉足三里100次,按揉百会100次,按揉膀胱经侧线上的背俞穴3遍,揉脊5遍,捏脊3遍,擦督脉及膀胱经侧线至皮肤红为止。
上肢部按揉肩三针、曲池、合谷各1分钟,拿上肢3遍。
下肢部揉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各1分钟,弹拨腹股沟及足太阳膀胱经穴位,摇髋关节1分钟,踝关节被动屈曲及背伸10遍,拿跟腱3遍。
患儿每天小儿推拿治疗1次,30次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
以上就是有关治疗小儿偏瘫的中医推拿手法,虽然推拿按摩不能很好的小儿偏瘫,但是对于这种找不到病因的急病,中医推拿按摩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脑瘫的早期表现对于脑瘫的早期表现,很多人往往不甚了解,甚至有的人根本对此一无所知,脑瘫症状有很多,该病危害极大。每个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宝宝是健康的,孩子发生脑瘫是极为可怕的,一定要及时的治疗。
专家指出:大家要小心防范脑瘫的早期表现!出现异常反射,即一些原始反射延迟消失,而正常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还可能出现一些病理反射。这是婴儿脑瘫的症状之一。过度激惹:持续哭叫,入睡困难,大约有30%脑性瘫痪小儿在生后前3个月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护理困难,频繁吐沫,以及持续体重不增。
除此之外,大家要在生活中,积极预防,谨慎对待脑瘫的发生。脑瘫患儿往往对噪音或体位改变“敏感”时难将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家长常反映“孩子不喜欢洗澡”,当脚用触及浴盆边缘,背部即僵硬竖弓形。以上某一种情况也可能在正常小儿出现,不能根据具有其中某一两项就诊断为脑性瘫痪,若存在多种情况,而且是发生在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就要考虑有脑性瘫痪的可能。
脑瘫的护理措施1、日常护理
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根本的活动,小儿脑瘫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练习。更衣时应留意患儿的体位,先穿患侧再穿健侧。
2、营养合理
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母乳不足,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幼儿补充各种辅食,包括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蛋白质。食物应易消化,高营养。例:冲藕粉、果汁、牛肉汤、牛乳、豆浆、蛋花汤等。
3、注意
患者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晨间护理细心,定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后加强巡视,防止小儿坠床、烫伤、自伤、他伤等其它意外事故发生。
4、健康教育
家属防止患儿的异常姿势,并教患儿练习应该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动作。例如:翻身,爬行,用手持物,单膝跪立等。定期接种各种疫苗。
按照以上方法对小儿脑瘫患者进行护理,可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好的康复条件,护理只是康复不可少的一部分,做好护理的同时要尽快的接受治疗,才能让患者获得大可能的恢复。
小儿痉挛性脑瘫的病因浅谈
小儿痉挛性脑瘫,指在患儿大脑未发育成熟时期,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大脑的非进行性损伤、从而引发后期的运动和姿势紊乱;同时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等等。目前,我国的脑瘫患者达600万例,并且每年新增脑瘫患者数量达到3~4万例;大约70%的脑瘫患儿属痉挛性脑瘫,按比例计算可达400余万例。小儿痉挛性脑瘫可由产前、产时和产后各种原因引起。大多数脑瘫原因发生于产中。产前:1、脑部先天性缺陷,常由于母亲在妊娠早期、怀孕头3个月时患风疹或其他病毒性感染所致。2、胎儿产前期缺氧,主要源于胎盘破裂、胎盘梗死、母亲的肺炎或心脏疾病。3由母亲方面的不良因素而引发,如母亲患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饮酒和服用药物等同样是引起脑瘫的产前原因。产时:产时常见的原因为早产。若诞生时体重低于2kg,脑瘫发生的机会较多。其他通常是由于不正确应用产钳、难产或产程延长而产生分娩时创伤或缺氧所致。据统计,低出生体重儿和窒息儿易患痉挛性脑瘫。产后:常见的原因是脑炎、脑膜炎、创伤、血管意外和缺氧。小儿痉挛性脑瘫损伤主要在锥体系,造成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肢表现为腕关节掌屈,手握拳,拇指内收,手指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肘关节屈曲,肩关节内收。下肢表现为尖足,足内、外翻,膝关节屈曲或过伸,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大腿内收,行走时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态。患儿视觉功能发育不足,或者斜视、弱视。另外还可有不同程度的智力落后、胆小、畏缩、内向性格等。另外,还有其他脑瘫类型,如手足徐动型脑瘫、共济失调型脑瘫、混合型脑瘫等等,表现不同与痉挛型脑瘫,治疗措施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