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手术方法,通过解除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来缓解疼痛。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手术完全没有不良影响,手术过程中及术后仍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和风险。
一、手术相关的短期风险
微血管减压术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操作,虽然属于微创手术,但仍可能对周围组织造成一定影响。济南国医堂医院林旭峰主任指出,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这多与手术中脑脊液流失、颅内压变化有关,通常在术后几天到几周内逐渐缓解。
此外,手术区域的神经可能受到短暂刺激,导致面部出现麻木感或感觉异常,比如口角、面颊部位的触觉减退。这种感觉异常多数会随着神经的恢复逐渐改善,但也有少数患者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二、潜在的神经损伤风险
手术的核心是分离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能对三叉神经本身或周围的面神经、听神经等造成损伤。林旭峰主任提到,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面神经损伤,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面瘫,表现为口角歪斜、闭眼困难;听神经损伤则可能引起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
不过,这类严重神经损伤的发生率较低,主要与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操作技巧密切相关。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手术,可降低此类风险。
三、其他可能的并发症
微血管减压术需要打开颅骨,存在颅内感染的风险,虽然术前术后会使用抗生素预防,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若出现感染,患者会出现发热、头痛加重等症状,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另外,手术中可能出现出血,若出血量较少,可自行吸收;若出血较多形成血肿,可能压迫脑组织,需要再次手术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