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瘀血痹阻症?

贵阳强直医院

瘀血痹阻症的病因:

1、风邪致瘀:当肌表感受风邪不能即时解散,可随患者自身体质之差异,深入血脉或脏腑致瘀。后世的“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即来源于此。

2、寒凝致瘀:《金妇人杂病》指出“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血分受寒,或胞门被寒邪侵袭,血脉凝敛,血运障碍,经络凝之不通,使瘀血积结。

3、热毒致瘀:《灵枢经校释?痈疽》云:“营气稽留于血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称脓。”热毒侵入机体血脉,灼津炼液,使血液浓缩,凝为瘀血;热毒瘀血壅滞经脉不解,亦可化为脓血。

4、湿热致瘀:湿热之邪多源于外感、饮食、内伤等,湿热遏郁日久可致瘀,因湿邪粘腻呆滞易阻遏脉道;热邪伤阴动血,又易灼伤脉络。

5、痰水致瘀:《灵枢经校释?痈疽》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指出了津液与血的生理关系。痰饮水湿均为原发疾病的病理产物,及其已成,阻塞脉络,影响气血流通也可致瘀。

6、七情致瘀:七情抑郁或过激,使气机失调,气血逆乱,则可致瘀。如《灵枢?百病始生》“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气上逆则六输不同,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此具体描述了忧伤致瘀的机理。

7、气虚致瘀:《仁斋直指方》云:“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滑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通,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气有推动血液运行之功能,若气虚推动无力,则血液运行缓慢,甚则留滞成瘀。

8、血虚致瘀:《读医随笔》中,周学海提出:“阴虚血必滞,阴虚血必凝”。血虚则血脉不充,血行涩滞缓慢,故易留滞成瘀,或血虚而感受风寒更易促进瘀血形成。

9、虚劳致瘀:虚劳乃五脏阴阳营卫气血俱虚之病变,虚劳日久可致瘀。《素问?痹论》“病久入久,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即久病必瘀。

10、女子充任失调致瘀:经后、产时失血、百脉空虚,风寒湿等外邪乘虚侵入,脉络瘀阻,导致痹病。

11、外伤致瘀:外伤致瘀为临床常见病,外伤可致局部肌肤筋脉创伤,血液离其经隧不循脉道,旁溢于外而形成瘀血。

瘀血痹阻症在RA中所占比重:

近年来许多医家对于血瘀在RA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重视,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治疗RA时,在应用祛风散寒或清热利湿的同时,配以活血化瘀法来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他们认为,在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可能也是RA的始动因子之一。

大量文献报道,瘀血痹阻证在RA中医证候中占有较大比重,它可出现于RA的各期。刘健等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中,发现100例RA患者中,属虚实夹杂证84例(84%),实证11例(11%),虚证5例,其中在前两种症候中瘀血证候占96.7%;汪氏在对RA786例病因病机的分析中发现,血瘀证为258例,占32.8%;吴氏对160例确诊为RA患者的临床体征、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方面的研究中,发现78.1%存在血瘀证;日本高桥宏三对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发现42例为血瘀证。以上研究表明,血瘀在RA发病中既可为始动因子,又可成为其主要的病机而贯穿整个疾病发展过程的始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医生

MORE+

擅长: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早中晚不同发病时期痛风、痛风石、痛风肾、高尿酸血症等痛风疾病,临床上强调痛风“融晶保肾调代谢”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她在继承传统中医诊疗理念的基础上敢于独辟蹊径,不断学习汲取西医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技术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理论体系。

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高尿酸血症、痛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常见和疑难风湿免疫病。通过结合中西医先进理论、技术,及时发现病人的症状端倪及诱发因素,在痛风的早期诊断、痛风分期的规范治疗方面有较深造诣。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炎、干燥综合征、骨质疏松等,尤其是对各种疑难重症风湿免疫病的中西医诊治

热门科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