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常见的困扰之一,而疼痛与睡眠之间往往形成恶性循环:疼痛导致入睡困难、睡眠浅或易醒,睡眠不足又会降低身体对疼痛的耐受度,使疼痛感加剧,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对类风湿患者而言,打破这一循环、改善睡眠至关重要,以下是经过临床验证的实用助眠方法。
改善睡眠环境是提升睡眠质量的基础。卧室应保持安静、黑暗、温度适宜(18℃-22℃),使用遮光窗帘隔绝外界光线,必要时可借助白噪音机掩盖环境杂音(如街道噪音、家人活动声),帮助大脑放松。选择支撑性好的床垫和低枕(如硬板床搭配3-5厘米厚的棉垫,枕头高度以仰卧时颈椎自然放松为宜),避免过软的床具导致关节受压或姿势扭曲,加重夜间疼痛。床上用品选择透气、亲肤的纯棉材质,减少皮肤刺激,尤其对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皮肤敏感的患者,可降低因瘙痒或不适醒来的概率。
调整睡前习惯能为睡眠“铺路”。睡前1小时应避免接触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屏幕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影响入睡时间;可改为进行温和的活动,如听舒缓的音乐、阅读纸质书,或做简单的放松练习(如深呼吸、渐进式肌肉放松法:从脚趾开始,逐组肌肉先紧绷5秒再放松10秒,依次向上至头部,帮助全身肌肉舒缓)。晚餐避免过饱或空腹,睡前2小时内不饮用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的饮品,也不要大量喝水(以免夜间频繁起夜),可少量饮用温牛奶(含色氨酸,有助于放松神经)。若夜间疼痛明显,可在睡前1小时服用医生开具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使药物在入睡时发挥效果,减轻疼痛对睡眠的干扰。
针对性缓解夜间疼痛是改善睡眠的关键。睡前可通过物理方式减轻关节不适,如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0-15分钟(水位没过脚踝),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关节僵硬;或对疼痛关节进行温和的热敷(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每次15分钟),但需注意若关节处于急性红肿期(发热、灼热感),应改用冷敷,避免热敷加重炎症。睡觉时选择舒适的姿势,仰卧时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枕,减轻腰部压力;侧卧时在双腿间夹一个枕头,避免上方腿部压迫髋关节,减少关节摩擦引发的疼痛。若夜间因疼痛醒来,不要强迫自己立刻入睡,可缓慢起身在室内轻微活动(如踱步、拉伸),待疼痛缓解后再回到床上,同时避免开灯看时间(光线和焦虑感会进一步影响入睡)。
长期睡眠不佳的类风湿患者,还需关注心理状态的调节。疼痛带来的持续不适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而情绪波动又会加重睡眠障碍,形成“疼痛—焦虑—失眠”的闭环。可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加入患者互助小组等方式释放压力,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如调整对疼痛的负面认知,学习应对失眠的技巧)。此外,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也很重要,即使前一晚睡眠不足,也应在固定时间起床,避免白天长时间补觉,逐步调整生物钟,增强身体的睡眠驱动力。
需要注意的是,若经过上述方法调整后,睡眠问题仍持续超过2周,或伴随白天严重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排查是否因病情活动度升高(如炎症指标异常)导致疼痛加剧,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如优化抗风湿药物剂量、增加短期镇痛治疗),从根源上减轻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对类风湿患者而言,良好的睡眠是身体修复、对抗炎症的重要保障,通过科学的助眠方法打破疼痛与睡眠的恶性循环,才能更有效地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