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七八月份,成都中医哮喘医院呼吸科门诊量显著上升。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疗30余年的李晓荣主任指出,夏季并非哮喘"淡季",多重因素叠加反成高危期。以下从诱因到防护,为您提炼核心要点:
一、气候波动:气道敏感的"催化剂"
夏季高温高湿(气温>32℃、湿度>70%)易引发支气管痉挛,成都盆地的PM2.5污染与极端天气(暴雨、热浪)更添威胁——前者损伤肺泡黏膜,后者导致室内霉菌/臭氧污染加剧。中医认为,贪凉饮冷易致"寒包火",形成外寒内热的复杂病机。
二、过敏原爆发:户外花粉+室内尘螨双重夹击
七八月份正值豚草、蒿草花粉季尾声,其微小颗粒(<5μm)直接入侵肺泡;同时,空调环境(湿度>60%)成为尘螨与霉菌的温床,其代谢物通过气溶胶引发过敏反应。约30%过敏性鼻炎患者因鼻-支气管反射,夏季更易继发哮喘。
三、生活方式:空调依赖与饮食误区的双重陷阱
密闭空调房使空气流通率下降70%,尘螨密度激增,冷风刺激还会降低气道免疫力;大量摄入冷饮、辛辣饮食,中医认为易伤脾胃阳气、生湿化热,成为痰饮伏肺的病理基础。
四、免疫失衡:夏季特有的生理挑战
高温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抑制Th2 细胞作用减弱),皮质醇紊乱降低免疫监视,病毒感染风险上升。中医"伏邪理论"提示,夏季风寒之邪伏留肺卫,易在秋冬诱发旧疾。
三步防护方案:中西医结合控风险
环境管理:
除湿机控湿度40%-50%,每周清洗空调滤网,加装HEPA新风系统过滤过敏原;
避免空调直吹,进出空调房先适应温差。
生活调护:
饮食忌生冷辛辣,晨起喝生姜茶、晚餐食薏米粥健脾祛湿;
选择早晚温和运动(如八段锦),避免正午暴晒。
中医干预:
三伏贴敷大椎、肺俞等穴,激发阳气;
辨证内服中药(气虚者用玉屏风散,痰热者用麻杏石甘汤);
配合穴位介入技术改善气道微循环。
夏季哮喘防控关键在"治未病"。通过环境清洁、饮食调理与中医特色干预,可有效降低发作风险。李晓荣主任强调:"打破'夏季哮喘轻'的误区,主动预防才能把握病情控制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