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是一种好发于育龄妇女的宫颈疾病,占妇科门诊患者的首位。许多患者都担心宫颈糜烂会发展为宫颈癌,甚至有的医生也认为宫颈糜烂可能癌变成宫颈癌。其实,宫颈糜烂不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宫颈糜烂和宫颈癌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宫颈的生理特点
宫颈好比女性生殖系统的“门户”,对女性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日常生活中,宫颈能避免微生物、有害物质进入子宫,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等。妊娠期间,宫颈牢牢锁定,以防早产。孕妇分娩时,宫颈若不能正常打开,新生儿就无法顺产。
多数女性或许并不知道,宫颈有着非常特殊的生理结构。宫颈表面覆盖有两种上皮: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鳞状上皮向下连接阴道,柱状上皮向上连接宫颈管,两种上皮的交界带被称为移行带。移行带会随着体内环境、激素、炎症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发生移动。比如年轻女性、妊娠期女性,由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高,就会导致柱状上皮外移。
当宫颈表面全部被鳞状上皮覆盖时,宫颈会呈现粉红色,且很光滑。宫颈一旦被外移的柱状上皮覆盖,在妇科检查时医生就会看到红色、不光滑的组织,也就是宫颈糜烂样改变。现在医学界多用“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取代“宫颈糜烂”。出现这种改变的宫颈仍属于正常的宫颈,无须任何药物和手术。单纯的糜烂样改变既不影响生活和生育,也不会导致宫颈癌发生率的增加。
诱发宫颈糜烂的原因
宫颈糜烂好发于已婚生育年龄妇女,这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育龄妇女性生活较频繁,易使阴道和宫颈组织遭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引起感染,并产生大量阴道分泌物,使宫颈表面的鳞状上皮软化、脱落,为柱状上皮抢占地盘提供了条件,从而形成了宫颈糜烂。
2.宫颈糜烂还多见于性卫生差的夫妇、有多个性伴侣的女性以及男性性伴侣患有生殖器炎症或阴茎包皮过长者。
3.分娩、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等可引起宫颈损伤,使病原体易于侵入、感染,也易引起宫颈糜烂。
此外,它还与育龄妇女在旺盛的性激素作用下,宫颈分泌粘液较多有关。
确诊后并非都要治疗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生理性的改变,当无病原微生物感染时,宫颈糜烂可无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分泌物增多,无须治疗。糜烂常伴随炎症,针对病因、病原体治疗后,症状多可自行消失。
具体治疗建议如下:对于单纯、表浅糜烂多为生理性变化,无须特殊处理。不对称糜烂、有接触性出血、宫颈硬度改变,应做宫颈病变三阶梯筛查,排除宫颈病变。颗粒型或乳突型糜烂,如合并白带增多、外阴阴道瘙痒等炎症症状,应进行治疗。在排除宫颈癌的情况下,多主张进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方法较多,但治疗原理相同,疗效相近。关键是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注意围治疗期处理。准备生育的年轻女性切不可因为“宫颈糜烂”四个字就贸然进行手术等物理治疗,过度治疗可能会影响日后的生育。尤其是目前广为流传的“LEEP手术”并非万能,更非适应于每位患者。相反,这种手术有着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更需要手术操作者具备较高的操作技巧。
另外,须留意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否合并有感染。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宫颈炎症。作为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宫颈急性炎症包括宫颈阴道部及宫颈管粘膜炎,且以后者多见,尤其是粘液脓性宫颈炎(MPC)。导致感染的病原体有多种,以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最多见,也可以是内源性病原体,少部分病原体不清。当出现阴道粘液脓性分泌物增多,检查发现宫颈充血、水肿、质脆,容易触血时,便应进行初步的阴道宫颈分泌物检查、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的检测及细菌培养,根据检查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当病原体不明确时,可采用针对细菌性阴道病的治疗。
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仅仅通过医生的肉眼观察,并无法判断宫颈表面的红色不光滑组织究竟是正常的柱状上皮组织还是病变组织。特别是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检查来鉴别。
宫颈细胞学检查,包括宫颈刮片和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如检查结果发现异常细胞,则应进行阴道镜检查。此外,HPV(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也是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感染HPV才是导致宫颈癌的“元凶”。HPV可通过接触传播而感染,性接触并非其传播的惟一途径。大多数女性都能通过自身免疫将进入体内的HPV消灭,因此这种感染只是一过性。只有约20%的女性由于HPV持续感染,才可能导致宫颈病变,在这之中也只有16%会逐步发展成为宫颈癌。
近年来,随着HPV检测的开展,不少女性错误地以为,只要感染了HPV就等于得了宫颈癌。有些感染者由于过于沉重的心理压力,而选择不必要的治疗,这种过度治疗给身体带来的损害,甚至远远超出了疾病本身。其实,感染了HPV,并不意味着宫颈已经病变或即将病变。还需要通过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如果结果正常,一般只须定期随访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