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坐高铁,两个半小时就到河南鹤壁了。鹤壁这个名字,据说得名于“仙鹤栖于南山峭壁”,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典故。鹤壁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殷商时代,《封神榜》中著名的商都朝歌,就在如今的鹤壁淇县,《诗经·卫风》里频频出现的淇河,至今还在鹤壁流淌不息。
尽管“祖上先前也阔过”,但鹤壁人的骨子里并无傲慢,倒是千百年来的诗书浸染,让他们举手投足间都充满厚重和文气。据说当年建设淇河文化广场时,各种装饰、题刻都由当地的书画爱好者义务完成,没花一分冤枉钱。“送子涉淇,至于顿丘”“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这些诗句,在鹤壁父老口中,也总能轻易转化成一段段通俗易懂而又耐人寻味的故事。
鹤壁的厚重和文气,还体现在当地建筑上。汤河边的大胡村有个李家大院,是明朝弘治年间工部尚书李燧和清朝乾隆年间河南嵩县知县李塾的故居。大院采用“九门相照”“四水归堂”格局,高达20米的哨卫楼直插云霄,可以想象到当年的繁华。
鹤壁人爱热闹,尤其喜欢赶庙会、听豫剧。去大胡村的时候,正赶上村民们扎堆儿听戏。村口搭建的简易戏台上,外地请来的豫剧班子热热闹闹地开演,乡亲们人手一个小板凳,黑压压坐了一片,不时爆出一阵喝彩声。
鹤壁人喜欢面食,主食常常是馒头、大饼,再有就是烩面。鹤壁早餐以胡辣汤最为知名,有家叫逍遥镇胡辣汤的早餐店,类似北京的庆丰包子铺,点一碗胡辣汤,配上包子、油条、油馍之类,不到十块钱就能吃得饱饱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