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inf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出现急性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轻度呼吸道症状。病程短,自限。中年人和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流感在流行病学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突然爆发,迅速传播,广泛传播。
流感病毒是核蛋白和M蛋白质抗原性的差异将人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根据蛋白质抗原性的不同,甲型HA及NA抗原性的差异分为几个亚型。甲型表面抗原常发生变异,变异有抗原漂移(antigendrift),为同一亚型内基因突变产生新毒株,引起流感小流行;抗原转变(antigenshift),新毒株HA和NA与原流行株完全不同,出现新亚型,导致流感大流行。乙型和丙型抗原性稳定,变异少。乙型常局部流行或散发,丙型仅散发,主要侵犯婴幼儿。
流行病学:
1、传染源: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急性期(约7天)都有传染性。以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部分免疫者往往成为隐性感染者,毒性时间不长,但传播力强。
2、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的。病毒存在于病人或带毒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可通过咳嗽、喷嚏、说话喷出的飞沫经空气而传播,也可以通过污染的食具、玩具、毛巾等间接传播。
3、易感者:人群对流感病毒一般易感,病后或接种疫苗后,可获得同类病毒的免疫力,但免疫力不持久,一般-年左右,且型间无交叉免疫。由于病毒不断变异,因此可引起反复发病,当大量人群被新变异株感染时,可引起流感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