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人体“保护伞”
人体就像一个复杂的“社会网络”,里面寄生着各种微生物,仅肠道中就有几千种细菌,重达1.5公斤,总数比人体自身细胞还多10倍。这些细菌形成了一个小社会,作为消化、生长、免疫等生理机能的助手,与我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细菌把人类看作一所房屋,它们不断与我们沟通,确保自己不被赶走。
肠道是人体“保护伞”,它的保护作用一旦失效,疾病也随之而来。研究发现,包括肥胖、糖尿病、癌症、自闭症等在内的50多种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我们每天摄入的营养,会被细菌“截留”一部分,供其生长、繁殖,同时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其中一些是人体不能或很少合成的有益物质。比如,丁酸盐就是肠道上皮细胞定期脱落过程的必需能量物质。
研究发现,肠道内的微生物还与自闭症、抑郁、焦虑等有关,迷走神经可能在其中发挥作用。肠道神经系统又被称为第二大脑,指挥肠道分泌多种激素,比如控制情绪的5-羟色胺就有95%来自肠道细胞。研究发现,便秘的人往往会有头痛、抑郁、脾气暴躁等表现。
5种坏习惯最伤肠道
肠道菌群就像人体内的原始森林,可很多人体内的“微生物森林”已经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下面5种坏习惯对肠道的伤害最大,我们要多加小心。
1.吃得太油腻
长期高油、高脂饮食,吃太多肉,植物类食物吃得少,会导致肠道中的坏细菌增多、好细菌减少,肠道产生的毒素增加,保护能力下降,形象地说就是“肠子漏了”。此时,人体免疫系统就会介入,身体开始“发炎”。这种慢性炎症会引起脂肪异常堆积,首先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肥胖,进而诱发胰岛素抵抗、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等改变,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等患病风险。
2.滥用抗生素
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马丁?布莱瑟教授研究发现,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永久性的,一旦破坏就很难再恢复。抗生素在杀死坏细菌的同时,也对好细菌造成致命打击,肠道的保护屏障随之被破坏,患感染性疾病、肥胖、1型糖尿病、肠胃炎、过敏性哮喘等风险增加。
3.节食减肥
现在很多人通过少吃饭,甚至过度节食来减肥。调查显示,80%的减肥者经历过便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由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最常见的情况是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肉蛋类吃得太多。吃得太少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且,如果肠道内没有足够的食物残渣,特别是膳食纤维来刺激肠道蠕动,易导致便秘。
4.乱补保健品
面对琳琅满目的保健品,有些人图方便,希望通过可溶性膳食纤维补充剂替代果蔬。专家认为,要想保持健康,我们体内需要多种有益菌,而且数量也要足够多,但每种膳食纤维只能培养出有限的几种有益菌,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益生元,会令肠道“微生物森林”结构单一化,不利于长期健康。
5.缺乏运动
美国实验生物学学会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缺乏运动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代谢性疾病和肥胖。
三步打赢肠道保卫战
有益菌和有害菌在肠道里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战争”,要想帮助有益菌获胜,维护肠道健康,需要通过饮食、调节菌群的药物或补充益生菌等方法,把菌群调整到最佳状态。
第一步,多吃粗粮、坚果给有益菌加营养
吃全粮(是指全天然完整的谷类、豆类和坚果类的籽粒和果仁,如荞麦、黑米、红豆、瓜子、榛子等)能保证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而膳食纤维在肠道内酵解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以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养料”,促进“有益菌”繁殖。他推荐将谷类和豆类按照3:1或2:1的比例混合,浸泡后蒸熟,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鸡蛋、蔬菜炒着吃,还可以加一些枸杞、红枣,用慢火熬成粥喝,但不要熬到黏糊糊的淀粉糊化状态。不妨适当多吃苦瓜、苦菊,喝点苦丁茶,这些苦味食物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尤其对条件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如果觉得太苦难以下咽,可以将苦瓜切成片,冰镇后再吃。
第二步,吃饭吃到七分饱抑制有害菌
每顿饭都吃七分饱,即刚刚感到不饿即可,不要吃到撑。少吃高脂肪食物,因为摄入体内的多余营养物质会让有害菌大量滋生,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变化。赵立平建议,日常饮食中,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荞麦等谷类)要占到每日进食量的60%以上,新鲜蔬菜(如芦笋、菊苣、洋葱、芹菜等)占30%,荤菜最好不要超过10%。喜欢吃肉的人,每次也不要吃太多,如果消化吸收不了,会成为有害菌的“养料”。
第三步,喝对酸奶增加“外援”
酸奶富含益生菌,可以壮大肠道内益生菌的队伍。选购酸奶时,首先要注意包装上的说明,选择蛋白质含量≥2.3%的产品,内容物黏稠或呈冻状,就基本可以断定它属于酸奶。有一些产品呈液体状,内容物比较稀,蛋白质含量≥1.0%,这类产品是牛奶加水、糖、香精、酸味剂或发酵剂制成的,叫酸乳饮料或乳酸菌饮料,不能称为酸奶,对人体没有额外的好处。赵立平建议,选购冷柜里的酸奶,回家途中要注意保温,到家要及时放进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