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饮料瓶口隐患多 不开封墨水也能渗入瓶中

旋开瓶盖,对着瓶口就喝,相信这是绝大多数人喝瓶装饮品的步骤。“夏天爱喝饮料的人注意了,饮料瓶的封口很不卫生,拧开盖子瓶口对人口地喝,相当于拿一年不洗的碗筷吃饭!”昨天,一条称螺纹瓶盖存在严重卫生隐患的微博在网上疯传。

不少网友难以理解,密封的瓶盖怎么会脏呢?扬子晚报记者实验发现,看似密封的螺纹瓶盖,确实无法保护和嘴直接接触的瓶口。而记者也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螺纹瓶盖的“行规”:国家对瓶盖与瓶口间的小空隙没有监管,企业自然不会白花钱改进瓶盖设计。


福州网友爆料:瓶盖内已霉变。

网上曝料

饮料瓶瓶口不卫生

“饮料瓶的封口结构,不能保护瓶口螺纹的卫生,只具有紧固作用,不具备密封效果,这是包装行业的一个公开秘密!而瓶口出现霉变、细菌超标等现象更是不断。拧开盖子瓶口对人口地喝,相当于拿一年不洗的碗筷吃饭!”昨天,一条曝光瓶盖存在卫生隐患的微博在网上疯传,一个上午的时间便被转发了1万多次。“以后喝饮料还要擦瓶口?”很多网友难以相信密封的瓶盖怎么会脏?有网友甚至认为,发微博的人有些小题大做。

昨天福建就发生“瓶盖有毒”

扬子晚报记者随后检索“瓶盖”,意外发现,昨天上午福州市有一位女士向当地媒体爆料,刚开封的饮料瓶瓶盖内已有霉变的迹象。在网友上传的图片上记者看到,饮料还是满的,白色的瓶盖内有黑色像霉斑一样的物质存在。扬子晚报记者随后致电福建省广播电台记者陈雪玲,从她那里得知,电台已经确认此事的真实性,并已和饮料生产商取得联系,得到的回复是已向总部汇报。陈雪玲告诉记者,无独有偶,6月8日福州日报刚刚报道了,一位顾客在福州市某超市买了两瓶饮料,打开瓶盖后全都发现瓶口有虫卵的新闻事件。

记者随后检索发现,“开盖有毒”的事件在国内不少地方都有发生:2010年6月,合肥王女士在超市买了一瓶茶类饮料后,在瓶盖内圈发现有褐色的菌类物质;2010年7月,济南的冯女士在打开一瓶果汁时,发现瓶口有一条白色线虫及数颗虫卵;2011年长春发生果粒奶优中毒事件,专家分析,极有可能是瓶装饮料被故意或者无意间浸在有毒物质中,而有毒物质残留在瓶口螺旋处,消费者通过口对口的饮用方式将螺旋处有毒物质食入体内。

泡水里的饮料打开就喝

夏天是饮料的销售旺季,南京的大街小巷经常会见到小店将各种饮料泡在冰水中供顾客自选。如果瓶盖有缝隙,这些冰水中的细菌应该早就附着在瓶口了。那市民在外买瓶装水喝的时候是否会注意呢?

小王是位体校学生,夏天训练更需要大量饮水。他告诉记者,自己从来都是拧开瓶盖直接往嘴里灌水,“一天少说也能喝4瓶饮料!按此说法真是吃了不少细菌”。而杨女士虽然对实验结果感到吃惊,但她还是表示


记者在超市选中六种不同包装、不同内容的饮料做实验。

记者将这些饮料泡在墨水中。

实验显示,墨水浸入瓶盖中。

记者实验

不开封墨汁也能渗入螺纹口饮料瓶瓶盖密封不够

昨天上午,扬子晚报记者购买了6瓶开盖就能直接喝的饮品。饮品种类包括碳酸饮料、果汁、乳制品以及纯净水。6瓶饮品全部使用的是旋转式瓶盖,除某品牌果汁在瓶盖与瓶身间加装一层保护膜外,其余5瓶,瓶盖都是唯一保护措施。记者仔细观察了这些平时很少关心的瓶盖,瓶盖和瓶口的塑料圈连接得很紧密,但整体和瓶身就没有那么紧密了,多会存在一些空隙。

记者随后将这些未开封的瓶装饮料瓶泡在滴有墨汁的水中,1分钟后取出,擦净饮料瓶表面,然后逐一打开瓶盖,观察瓶口螺纹处是否渗入墨水。实验结果是,加装保护膜的果汁,瓶盖内无一滴墨汁。其他5瓶,饮料瓶口全部被“污染”。通过实验可以发现,瓶口部分只是被瓶盖遮住而已,空气和水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螺纹处。

记者将瓶盖沿直径方向一切为二,并将切开后二分之一瓶盖重新扣在瓶口螺纹处。在这样一个“切面图”的演示下,可以看到,瓶盖仅是瓶口顶部与瓶盖胶垫处一处密封,这层密封是为了保护瓶装饮料的內溶物不受外界污染。但瓶盖螺纹与瓶口螺纹部分存有较大的缝隙,瓶盖与瓶颈处也没有任何密封措施。墨水就是通过这难以被观察到的缝隙溜进去的。塑料饮料瓶封口结构,并不能保护瓶口螺纹部分的卫生。螺纹状的结构只具有紧固作用而不具备密封效果。

小建议

喝饮料不妨先擦擦瓶口

瓶口螺纹部分相当于喝饮料的“餐具”,而这“餐具”的安全性却令人担忧,从饮料出厂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在这段时间里,它一直暴露于空气之中,最可怕的是,在灌装、仓储、运输等多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二次污染。实际上,饮料瓶的螺纹部分仅仅起到加固作用,并不密闭。

夏季易滋生病菌,瓶口处的卫生问题就比较严峻。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建议多留个心眼,饮料要去正规超市购买,最好是成箱的,没有打开的,打开以后如果不能确保外面很干净,可拿水冲或者拿餐巾纸擦,这虽是有效的去除灰尘的方式,但是它不能解决微生物的问题,还有打开以后喝的时候,尽量不要直接拿嘴接触瓶盖特别是瓶口。

质检回应

瓶盖与瓶口间空隙国家没监管标准

昨天,记者致电省质检局,询问是否可以检测瓶盖的卫生是否达标,该局包装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瓶盖和瓶口间的空隙,国家尚无相关标准,他们即使检测了,也无法比对,得不出结论。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对于饮料饮品出台了很多相应的卫生标准,包括聚酯(PET)饮料瓶卫生标准、饮料瓶盖垫片密封卫生标准以及饮料内溶物卫生标准。但并没有关于饮料瓶口与瓶嘴螺纹处的卫生标准。

业内揭秘

瓶盖问题是规范空白我们不承担责任

“老百姓觉得瓶盖很密封,但实际上外面这一层不起密封作用,它只是起保护作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指出,一旦有灰尘或细菌,那么极有可能进入平时对嘴喝水的位置对瓶口造成污染。并且,瓶口的螺纹部分在从饮料出厂到消费者饮用这段时间内,都是暴露在空气中,不受任何保护的。而这段时间,可以是一个月,甚至是几个月、一年。这样无疑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称:“现在食品的外包装只要求密封度的标准。只要内溶物细菌不超标,即使你包装的瓶体再有问题,那也是规范的空白,没什么大不了的。在运输流通中的二次污染、尘埃污染、冷冻液污染等问题也都不是在饮料液体中的,而是在密封螺旋处。这里既然没有政府的卫生标准去规范,也就只有道德层面上的补偿了。所以我们也就不担心在这一位置出现问题的饮料,需要我们承担什么责任了。”

但事实上,并非没有企业意识到饮料包装的安全卫生问题,记者注意到,市场上一些纸盒包装的饮料,就将吸管插入处贴上一层薄膜,消费者饮用前需先揭开薄膜,再插入吸管,这样就可以隔绝灰尘和其他细菌污染。董金狮表示,八宝粥的设计就卫生得多,在盖子外面套上一层塑料盖,也可以隔绝灰尘和细菌污染。他表示,由于目前施行的国家标准只对食品内包装作了要求,对食品外包装并无国家标准进行限定,因此企业出于成本考虑缺乏改进的动力。

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一些大型饮料厂,瓶坯与瓶盖的生产设备一体化,这样一台机器的造价高达千万元人民币。若是仅改动一个小小的瓶盖设计却要重新购进一台千万元的机器,生产商们会觉得有些划不来。(张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