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网友卧底自杀群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需重视

11月21日,四川省峨眉山市。从福建泉州匆匆赶来的黄先生终于见到了三年未见的儿子阿水(化名)。阿水原本与“女网友”相约去峨眉山跳崖,被警方拦下。

黄先生不知道的是,阿水是千里之外另一名父亲——湖南人李朝晖救下的。此前,李朝晖的儿子小伟(化名)失踪多日,多方寻找中他发现,儿子小伟和阿水都加入了一个QQ自杀群,并相约一起自杀。

为挽救儿子,李朝晖卧底该QQ自杀群,在寻找小伟足迹的同时,成功救下阿水和另一名欲自杀的网友。

只是,这份欣慰并未给一个父亲带来更多安慰:救下阿水的次日,李朝晖得警方通知,小伟已在长沙跳楼身亡。

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一直把关注未成年人学习的焦点放在他们的分数上。分数作为未成年人学习结果的一种体现,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成为他们学习的十字架,由此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如:未成年人学习动机下降;学习主动性降低;严重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对学习的态度,有的未成年人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不择手段地选择作弊、抄袭他人试卷、偷偷涂改成绩等错误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把着眼点从关注未成年人的学习成绩转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二是关注由此引起的不良学习习惯。

国内外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社会、家庭、自身的多种因素,有的未成年人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经常表现出紧张过度、心慌意乱、恐惧、思维混乱和自卑等不正常的现象。这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将造成危害,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分析这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不外乎家庭、学校两个方面。

家庭和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可也正是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失误才造成了未成年人反常的心态和扭曲的性格,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压抑了他们的潜能,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据观察与分析,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多种表现,根据不同的特征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无能为力感的特征是缺少动机或积极性,自卑、无精打采、甚至沮丧,当需要表现出积极对抗时却不能,存在认知问题。

无能为力感源于童年,那时儿童的认知是具体的、他控的。父母说他坏,他就认为自己是坏的;父母讲他笨,他就认为自己笨。未成年人的自我评价是建立在别人对他们的看法上的。当他们做的事情与父母的标准不一致时,就会受到父母的指责。由于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因此,他们只好放弃。长此下去,未成年人在遇到比较困难的事时就会感到无能为力。

进入学习阶段后,这些未成年人往往将学习中的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因素(如缺乏能力),且在以后的失败中减少努力。而这种表现女孩较男孩更为突出,因为家长或教师经常将男孩的失败归因于缺乏动机(如懒散、不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而对女孩的评价多依于她们学习的智力而定,而且家长和教师习惯上认为女孩很自觉、勤奋,所以他们不强调动机是女孩失败的决定因素。因此,男孩习惯于将失败归于不努力,女孩则归因于能力不足。同时因为努力可以改变,但能力是不易改变的,女孩就把学业失败看作是她们自己不可控制的,这样她们容易形成无能为力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