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精神疾病发病率达20% 比年轻人高一倍


老年人自测心理健康状况表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我国精神卫生宣传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10月9日,记者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目前老年人退休后面临角色转变,加上现在空巢老人多,所以精神疾病发病率达到了20%左右,跟年轻人相比较,发病率高一倍。

医生称,精神疾病患者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没啥兴趣爱好,对此,医生建议老年人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满怀信心地去生活。

患者太多只好在食堂加床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而国际研究表明,精神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

“现在老年人精神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主任崔维珍称,从目前接诊情况看,老年人精神疾病发病率很高,十个人中能有两个,老年人的发病率是年轻人的两倍。

“患精神疾病的老年人逐年增多。”崔维珍说,精神疾病是指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和精神类疾病(精神分裂症等),这几年他们接诊的情况就说明了老年精神病患者在增多。

崔维珍说,他们科室是在1999年成立的,刚成立的时候只有54张床位,后来由于患者增多,2000年,他们将床位扩到了80张,2004年,他们直接将老年科分成了两个科室,床位增加到了160张。

“虽然床位不断增加,但始终不够用,去年医院又将行政科腾了出来,把老年科的床位扩到了230张。”崔维珍说,就这样有时候还有病号住不上院,没办法只能在食堂加床。

女强人退休后“闲”出抑郁症

是什么原因导致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多呢?“首先是社会因素,像老年丧子、老年丧夫(妻)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刚刚退休,面临着角色的转变,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崔维珍说,一般女强人最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据介绍,今年67岁的王彩云(化名)就是因为退休后一下子闲下来导致了抑郁症。王彩云以前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业务水平很强,退休之后,她又去一家企业工作,直到66岁才停止工作。

不过她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觉得心慌、憋气、出汗,而且经常吃不进饭去,晚上经常失眠,去了四五家医院都没查出啥病,最后医生建议她看看心理医生。“经过诊断她是典型的抑郁症,而且情况已经比较严重。”崔维珍称。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太多,病房住不下只能在食堂加床

据介绍,针对王彩云这种情况,崔维珍建议她住院治疗,后来经过心理疏导加药物治疗半年后,患者恢复了正常。“我建议她出院后自己找点事干,后来她包了块地,种起了菜。”崔维珍称,现在这名患者已经完全康复了。

空巢老人搬进新居闹自杀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空巢综合征的患者比较多。”崔维珍说,她遇到过一个72岁的老太太,这名老太太的儿女都很孝顺,不过子女都不在她身边,由于老人老伴去世了,所以一直是她一个人居住。她的子女给她买了套三的房子,结果老人搬过去八个月就闹自杀。

据介绍,老太太在以前住的地方有不少好朋友,到了白天她就拿着马扎到马路边和老姐妹们聊天,一下子换了新的环境,身边没有个说话的,老太太觉得活得很没意思,于是就喝下了洁厕灵,幸好发现得及时,老人转危为安。

崔维珍说,空巢老人会觉得自己很孤独。“病房里有些老人不愿出院。”除了觉得孤独之外,还有些老人总觉得自己得病了,这样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另外,老年人中猜疑和偏执心理较常见,遇事归咎别人,对他人不信任,常有嫉妒、猜测、偏见、不爱活动、兴趣索然、孤独离群等表现,这些都是导致心理障碍的因素。疾病和器官老化影响情绪

随着衰老和身心功能减退,老年疾病发病率很高。“有些老人查出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不长时间后,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崔维珍分析说,这些疾病还带来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老年人发生躯体疾病之后,总会担心疾病恶化,这样就导致原来孤独、压抑、忧郁的老年期心理更加复杂化。

另外,年纪大了各个器官功能出现进行性、全面性的衰老,引起感觉迟钝、味觉减退,导致情绪的不稳定和心理烦恼,这样老人就会变得忧郁、偏执,而体质下降又使老人缺乏兴趣和活力,不爱活动,安于现状和过刻板生活。躯体功能下降,多种衰老病症丛生,容易产生继发性情绪障碍和心理疾病。

崔维珍说,年纪大了神经系统灵活性下降,智能逐步下降,近事记忆明显减退,远事记忆相对保持较好,思维缺乏创造性,这样老年人就会变得偏向保守,迷恋往事,重视传统。

建议

老年人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老年人应当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老年人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老年人要维持心理上的适度紧张,过度紧张有害于身心健康,但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过度懒散也有害于身心健康。

那怎样维持心理上的适度紧张?“老人有一定的爱好,像钓鱼、下棋等,可以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崔维珍说,老年人必须树立生活目标,心情愉快,满怀信心地去生活;生活起居也要有规律。

此外老年人要做工作,而且要做自己乐意做又有质量的工作,在工作中和晚年的劳动中体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还要坚持体育锻炼,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仅能增进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维持心理上的适度紧张。

此外,要加强自我调节,创造愉快心境也很重要。老人要在生活中尽力培养积极情绪,尽力减少消极情绪的发生。“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是很有道理的。”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说。而老人在遇有矛盾挫折时,要主动尽快摆脱,不要钻牛角尖,不要让消极情绪折磨摧残自己。

同时专家支招,老人要加强自我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自我积极暗示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利于健康;自我消极暗示能使人疑神疑鬼、心神不安、情绪低落、精神萎糜,有害于身心健康。”

家庭和睦结交朋友很重要

除了自身因素,老年人也要有开放的心态。家庭方面,老夫老妻更要相亲相爱,全家人敬老爱幼、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亲密无间、团结和睦;还要结识新朋友,心里有话能有处说,切不可深居简出;还可以养花、养鱼,可以书写、绘画,也可以定时收听广播,还可以从事点有趣的体力劳动。这样可以填满生活时间,陶冶性情,调节神经系统,延缓衰老。

疾病是老年人经常要面对的,保证心理健康就要做到“处病不惊”。老年人有病同样要“既来之、则安之”,不可胡思乱想,防止自我消极暗示。除非必须住院治疗的病,一般不宜住院,应尽量在家治疗和调养。这样老人可以感到欣慰、安全,并饱尝天伦之乐,有利于疾病康复。(韦丽丽李晓哲)

相关文章:
>>21世纪是精神疾病世纪至少1/5人存心理问题
>>近六成大学新生焦虑情绪高焦虑障碍是疾病需治疗
>>专家称全国1600万名精神病重症患者有八成未就医
>>五成“新妈妈”出现心理问题产后抑郁成常见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