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世界艾滋病大会7月22日至2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主题是“齐心协力、扭转潮流”,共有来自195个国家的2.5万名代表参加,共同探讨如何动员更多政府和社会资源,实现艾滋病防治的“三零愿景”——零新发感染、零歧视以及零死亡。
新增患者人数和死亡人数均明显下降
大会联合主席、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戴安娜·哈夫利尔表示:“如今,我们第一次能够宣布:我们正处在终结艾滋病疫情的开始阶段。”
大会揭幕之际发表的《华盛顿宣言》称,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世界看到了终结艾滋病流行的曙光。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状况的改善,已经有可能整合和提供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应对艾滋病。
一系列的数据表明,人类在抑制艾滋病蔓延方面成果显著。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的题为《我们携手将终结艾滋病》的报告显示,过去几年来,全球艾滋病新增感染数、死亡数持续下降。根据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约有342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新增感染人数约250万,比10年前下降约20%。其中儿童新增感染者数量约为33万,两年间下降24%。全球死于艾滋病的人员数量自2005年的峰值230万降到2011年的170万。母婴渠道感染的儿童人数也已从2003年的峰值57万下降至33万。
抗艾治疗的覆盖率也在迅速扩大。目前,有800万人正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比2010年增加了20%,占需要治疗人数的54%。1995年以来,全球已经有1400万人的生命因为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而得到挽救。全世界如今每年治疗费用是168亿美元,其中50%以上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在拉丁美洲,治疗覆盖率达到约70%,加勒比地区为67%。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56%需要治疗的感染者已能得到治疗,而且这一数字仍在增长。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联合国设定的目标是,到2015年,将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者减半,使1500万人接受治疗,消除母婴传播。如果各国投入更多资源、分享经验并采取合作行动,这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全球每年抗艾资金仍缺70亿美元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在治疗艾滋病方面取得的成果无疑是巨大的。目前,已经有约30种抗逆转录药物构成的有效疗法,而就在前几天,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使用“特鲁瓦达”作为预防感染艾滋病毒的药物,被称为抗击艾滋病30年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与感染性疾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说,研究数据表明,只要能够得到恰当的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寿命预期几乎已经达到和正常人相当的水平。
不过,艾滋病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资金、政策等因素制约了治疗的普及。有报告显示,最受艾滋病疫情影响的国家仍然缺乏资金和药物资源。而一些国际组织官员也担心,不断发酵的欧元区债务危机会导致这些国家难以兑现先前承诺投入的抗艾资金。
尽管全球抗艾成效显著,中亚、东欧、西亚和北非地区感染人数却呈上升趋势。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发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东欧和中亚地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上升22%。对此,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会上表示:“社会保障是应对艾滋病的一项关键工作。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国家都有基本的社会保障计划来满足需要。”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说,全球每年抗艾资金缺口为70亿美元。他呼吁采取行动,尽快填补资金缺口。
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受到国际肯定
西迪贝说,中国在抗艾领域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如今,中国已拥有全世界最安全的血液储备之一;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病人数量大幅下降;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高危人群,能够获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潘基文的千年发展目标特别顾问萨克斯说,中国已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全球性作用。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在大会期间告诉本报记者,早些年,在艾滋病的国际合作中,中国更多地表现为是受援国,无论经费还是技术方面,都需要国际社会的帮助。而现在,在药物研制、治疗项目和社会管理等方面,中国都有了很大进步,不但能够基本解决自己的问题,还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其他国家,包括非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吴尊友说,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疫情总体得到控制。中国防治艾滋病的资金,80%以上来自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央财政专项经费投入持续加大,在2011年增加到20多亿元人民币,促进了防治工作的全面推进。但是局部地区、重点人群还面临一些问题,现有治疗药物种类和手段也有待加强。
24日晚一场有关中国的研讨会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流行病专家罗杰·迪特尔斯表示,相信中国政府、科学家、社会工作者们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将会取得更多突破。
点评
吴昊(北京市性病艾滋病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人类抗击艾滋病十年来取得了巨大进步。通过对艾滋病病毒的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在疫苗方面取得较大进展,针对不同作用机制的艾滋病药物已有20多种、六大类,能使病人寿命延长30至40年,预计在今后5年内还将有突破性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上市。这些药物的特点将是长效、强效、不易耐药且副作用轻微。人类最终有望控制艾滋病。
但是,艾滋病防治任务仍然艰巨。美国近年来艾滋病的新发感染始终没有下降,艾滋病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及耐药性仍然是艾滋病的治疗难题。